2024年8月30日,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召开暑期工作会议。会议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和暑期工作会议精神,聚焦学院科研高质量发展、学科拔尖造峰开展了深入研讨。
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朱慧莅临会议并致辞,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严俊杰、浙江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史红兵应邀作专题报告。中国工程院岑可法院士、高翔院士、郑津洋院士、浙江大学发展委员会副主席倪明江教授,浙江大学发展委员会副主席、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严建华教授、学院班子成员、各研究所负责人、国家高层次人才代表、各研究中心代表、相关教师干部等60余人参加会议。
会上,校党委副书记朱慧传达了学校暑期工作会议精神,就学院接续谋划高质量发展提出明确要求,一要保持闯的精神,注重系统观念。强调学院在立德树人、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面临新阶段,需从全局高度考虑能源工程学院的改革与发展,注重系统集成,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二要保持创的劲头,注重把握关键。指出学院目前处于爬坡过坎的高位阶段,需突出重点保持创业创新的劲头。三要保持实的作风,注重改革实效。要围绕学院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守正创新,改革奋进,发扬钉钉子精神出实招、求实效,通过实效来检验改革成果。
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严俊杰作《新时代 新赛道 新征程 西安交通大学“双一流”建设探索与实践》的报告,从一流大学新形态、一流学科新格局、能动学科新发展等方面分享了西交大在立德树人、科学研究、学科建设、深化改革上的探索经验,内容详实,立意高远,为我院加快建设一流能源学科提供了有益借鉴。
校科研院常务副院长史红兵作《把握机遇,面向未来,开创科技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报告。分析了学校科研发展态势和面临的挑战,指出学院应贯彻全国科技大会精神,认清科技强国建设任务,积极承接大项目、构建大平台、引育大人才、产出大成果,不断深化有组织科研,重视从“纸上”到“地上”的科技成果转化,营造良好的科研生态环境。
学院党委书记陈浩以《守正创新 筑基未来 坚持以改革激活学术生产力》为题,结合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学校暑期工作会议精神的心得体会,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构建新型生产关系和深化改革提出了新要求,要通过深化改革持续激活学术生产力。报告分析了学院事业发展态势以及面临的主要挑战,提出要坚持党建引领、服务先行、组织优化、活力激发、文化涵育,坚定清醒稳步推进改革创新。要重塑竞争力,通过有组织创新将工程学科做大做强,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急需中赢得一席之地;要打造增长极,瞄准未来不断丰富学科、专业、平台内涵,促进能源与动力、工程技术和基础研究协调发展,在战略必争领域构建新质学术生产力;要探索新路径,与合作伙伴构建更加紧密的发展共同体,形成更加开阔的能源学科发展格局。
学院常务副院长罗坤作题为《明目扩胸 改革奋进 有组织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报告,分析国内外能源学科发展形势和局面,认真审视学院建设发展中的不足与短板。他提出要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为契机,一是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大自主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进度,积极引进、留住和用好海外顶尖人才。二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不断提高学院科技创新力量,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三是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着力培养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同时,罗院长强调学科发展坚持先立后破,既要做好传统能源高效利用,也要深入推进能源革命,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快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为实现“双碳”目标作出贡献。
热能所、化机所、低温所、车辆所、热动所的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各自学科的发展现状,也分析了发展过程中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并就“改革创新”的具体要求建言献策。
与会人员就各所发展进行点评,岑可法院士建议学科发展要坚持国家所需,强化战略力量,勇闯科研“无人区”。为适应当前科研发展需要,团队组建需体现多样化、专业化和协同创新的特点。郑津洋院士强调能源转型紧迫,建议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深化协同创新与产业协作,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实现共赢。程军教授建议推进学科发展需要立足实践、统筹兼顾、整体推进,正确奏响顶层设计的“交响曲”。
罗坤作总结讲话。他对学院上半年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合作、党政管理等方面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对师生们的工作热情与无私付出表示真挚的感谢。他指出,下半年学院要进一步贯彻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学校暑期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学院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思想再解放,战略再聚焦,改革再深化,积极谋划出台相关举措,统筹推动我院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最后,他希望全体教职工继续发扬“求是、团结、创新”精神,进一步明目扩胸,改革奋进,筑基未来,以实干促发展,努力推动我院各项事业迈向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