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校友屠昕教授荣获威廉·克鲁克斯奖(William Crookes Prize)

发布者:谷蓓发布时间:2024-08-29浏览次数:16


202479日至713日,第26届欧洲电离气体原子与分子物理学会议(26th Europhysics Conference on Atomic and Molecular Physics of Ionised Gases, ESCAMPIG) 在捷克共和国布尔诺(Brno) 举行。欧洲电离气体原子与分子物理学会议国际科学委员会主席Carlos Pintassilgo 教授在会上宣布并颁发了2024年威廉·克鲁克斯奖(William Crookes Prize)。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2007届校友、英国利物浦大学屠昕教授因其在等离子体化学和等离子体催化方面的卓越研究工作和开创性贡献荣获2024年度威廉·克鲁克斯奖,并作大会邀请报告。





会议背景和威廉·克鲁克斯奖

欧洲电离气体原子与分子物理学会议(ESCAMPIG) 是国际电离气体和等离子体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议,会议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73年,当时第一届ESCAMPIG 会议在法国凡尔赛举行。自1974年以来,ESCAMPIG 会议每两年举办一次。

威廉·克鲁克斯奖自2008年第19届欧洲电离气体原子与分子物理学会议由国际科学委员会设立,以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威廉·克鲁克斯爵士的名字命名。威廉·克鲁克斯于1863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并在1913年至1915年间担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他是铊元素的发现和命名者,以及真空管研究的先驱。他于1874年研制的阴极射线管(克鲁克斯管)为1895X射线的发现和1897年电子的发现提供了基本实验条件。威廉·克鲁克斯奖由欧洲物理学会和物理学出版研究所共同赞助,每两年授予一位在等离子体和电离气体领域做出重大贡献的学者(获得博士学位1020)




个人简介


现任英国利物浦大学电气工程与电子系等离子体催化讲席教授和博士生导师。2000年毕业于浙江工业大学,获计算机应用学士学位,2000年进入浙大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学习,2007年获浙江大学(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和法国鲁昂大学(物理学)双博士学位,导师是岑可法院士、严建华教授和李晓东教授,是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2009)和浙江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8)获得者。20082012年先后在比利时鲁汶大学表面化学和催化研究中心和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化学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123月起在利物浦大学任教至今。屠昕教授长期致力于将等离子体催化技术用于能源高效转化利用和环境污染控制等基础前沿和应用研究,具有多学科交叉的国际化研究背景,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成果,申报专利六项,包括国际专利五项。在Nature Review Materials, Chem, JACS, Nature Communications, Angew Chem等重要国际期刊发表论文220余篇(Google 引用>14000, H因子69)。屠昕教授是等离子体催化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学者,目前担任国际能源署氢能技术顾问,多次举办国际会议/暑期学校并担任国际会议主席7次,受邀在重要国际会议作邀请报告100余次,担任多个国际期刊编委和国际期刊的特刊编辑。屠昕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和参与了三十余项由英国工程与物理科学研究理事会(EPSRC)、欧盟地平线欧洲(Horizon Europe)、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Horizon 2020)、皇家学会、皇家工程学会、英国文化协会、英国交通部、英国国家核实验室和工业界等资助的项目,经费总额超过2000万英镑,其中承担经费超过600万英镑。





地址:杭州市西湖区浙江大学玉泉校区李达三能源科学楼
Copyright© 2014 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综合办主办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您是第1000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