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邦教授领衔的“深低温回热制冷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5-01-12浏览次数:2263

201519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2014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李克强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张高丽主持大会。陈国邦教授作为项目第一完成人代表获奖单位领奖并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该项目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低温学科发展需要,在国家项目的连续支持下,从突破回热低温制冷理论出发,开展了深低温回热制冷技术的创新,将研发的低温制冷机推向国家急需的重点领域应用,取得了一系列技术发明成果。取得的成果在深低温制冷机领域形成了我国的技术体系,有力地支撑了国内低温制冷机研究。

1990年起,陈国邦教授和他的团队就开始致力于深低温回热制冷关键技术的研究。1992年,首次证明了回热式低温制冷机的理论制冷温度可接近工质氦的λ线,即等熵膨胀系数为零的温度线,预测出采用氦-4 制冷可达到2.2K 附近,而采用氦-3 可望获得大约1K 的低温。比荷兰学者用其它方法获得的相似结论整整早了7 年。

他们发明了双阀双向进气结构,创造并保持了单级脉管制冷机最低制冷温度记录——10.6K。利用双小孔脉管调相技术技术,使用两级脉管制冷机获得了3.0K的低温,达到了日本用三级才能实现的水平,简化了制冷机结构。他们突破传统观念,将适用于晶体的“德拜比热容理论模型”拓展到低温量子流体,建立了宽范围、高精度的氦-3 状态方程,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缺。在此基础上,绘制了完整的氦-3 -熵图、压-焓图,开发出热物性计算软件He3Pak,通过美国低温热物性权威公司Cryodata 的认证,向全球发行,为2K以下低温制冷机设计奠定了基础。

地址:杭州市西湖区浙江大学玉泉校区李达三能源科学楼
Copyright© 2014 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综合办主办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您是第1000位访问者